跳至主要內容

癌症已經連續41年蟬連國人十大死因榜首,。癌症發生率居高不下,令人慶幸的是,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癌症治療也越來越多元化,只要選對療法,就有機會大幅延長存活時間。現今許多癌症治療方式並未納入健保,建議做好保險規劃,當需要來臨時,才能減輕療程所帶來的經濟重擔。

 

你的保單跟得上時代嗎

擔心疾病或意外拖垮家中經濟,所以許多人都有購買保險的觀念,但必須注意的是,很多保單都是數年前買的,在醫療科技不斷進步之下,保單的保障內容可能跟不上時代。建議,最好養成定期檢視保單的習慣,必要時趕快調整保障內容,才能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

 

先了解癌症險類型

癌症治療需長期抗戰,醫療花費通常相當昂貴,罹癌時必須面臨醫療與生活支出等多重經濟壓力,常令患者及家人心力交瘁;此時,保單的選擇就非常重要,若保障內容夠充足,萬一不幸罹癌時才能降低家庭經濟風險。現今癌症保險給付項目大約分為以下幾類:

 

癌症險理賠類型:

一次給付型

確認罹癌後即可申請,理賠金一次給付。

多次給付型

罹癌後定期給付保險金,持續理賠的方式,有利於增加保戶長期抗癌能力。

療程給付型

依保單保障內容,例如手術、門診或住院治療、化療、放療等項目,於每次療程結束後申請理賠,適合長期治療的癌友。

 

 

如何轉嫁自費風險?

一次給付型癌險整筆給付的優勢,讓保戶在罹癌初期就能將保險金彈性運用於治療費用或其它生活支出。一般建議一次給付型基本保額為100萬,罹癌時才較無後顧之憂。多次給付型主用功能是用來轉嫁癌症治療期間的收入損失,建議先參考自身收入及家庭生活需求來決定保額,可能從2、30萬到300萬之間不等。療程給付型的特色是保費較低及理賠金額較小,建議規劃作為其它保險補強之用。此外,若擔心保單保障內容無法涵蓋新的治療方式,建議可再加購「癌症新式療法補充包」,特別是高額且須自費的檢測方式或新型療法,例如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重度癌症標靶治療、免疫療法、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質子治療或罹癌後基因檢測等精準醫療補助項目。建議可以定期透過保單檢視,擴充既有的癌症保障。

 

投保年齡越低保費越便宜

癌症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因此過去普遍認為老年人才是罹癌的高危險族群。不過,隨著生活習慣改變及飲食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國人罹癌的年齡層已逐漸下降中,包括年輕族群及學齡兒童都有可能得到癌症,建議有家族病史或高風險族群應及早規劃保單。值得注意的是,投保年齡越低,保費就越便宜,因此趁年輕時補足保障缺口,才能獲得更高的效益。

依保障期間又可分為一年期癌症險、定期癌症險及終身癌症險,各有其優缺點,建議依自身需求來選擇。

 

保障年期分類

一年期癌症險

越年輕保費越便宜,若對保障內容有更多需求時,隔年可進行保單校正,適合預算較有限者。

定期癌症險

1. 繳費及保障有特定年期的限制。

2. 保障期間通常為10至30年期,適合預算有限但想強化特定期間保障者。

終身癌症險

1. 繳費滿一定年期,即享有終身保障,適合預算較高者。

2. 不必擔心特定年齡後,是否還擁有癌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