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運動傷害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民眾運動與健身的風潮也越來越盛。運動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卻也可能造成傷害,想要健身又不傷身,一定要掌握正確觀念。
什麼是運動傷害:
運動傷害是指運動過程中因各種不當的原因,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又可分為
急性傷害與慢性傷害。急性運動傷害是指單一次突發的意外與刺激,讓身體組織受損,而慢性運動傷害則是因長期累積,導致特定部位持續發炎。運動傷害影響範圍可能包括肌肉、靭帶、骨骼和關節,並且引發疼痛、腫脹等不適症狀。千萬不要小看運動傷害,如果沒有妥善處理,除了可能會妨礙身體活動之外,還會影響日常生活。
造成運動傷害原因:
1. 沒有充分熱身:運動時若肌肉處於緊繃、僵硬的狀態就容易受傷,而熱身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攝氧量,並且增加神經傳導及反應靈敏度。
2. 身體負擔過重:當運動強度或時間超過身體負荷時,也可能帶來傷害。
3. 姿勢不正確:運動時姿勢不良也易導致施力或發力不當,進而引發身體痠痛等情況。
4. 身體狀況不佳:太過疲累、體力不夠或睡眠不足時,需要的是先休息,此時若勉強運動不但效率差,也會讓身體陷入受傷的風險之中。
常見運動傷害類型:
1. 肌肉拉傷:肌肉或肌腱因過度拉扯或不當使用,造成受傷或斷裂,進而出現疼痛、痠痛或腫脹等情況。
2. 扭傷:關節因意外踩空、碰撞、姿勢不正確或超過身體負荷等原因,造成發炎或錯位等情況,較易出現在腳踝和手腕等部位。
3. 韌帶受傷:運動時因用力過度造成韌帶拉傷或撕裂傷。
4. 運動性關節炎:當身體負荷加重時易加劇關節軟骨磨損,進而導致關節發炎及疼痛等情況。
如何預防運動傷害:
1. 暖身運動:除了穿著適當的衣服及運動鞋之外,運動前一定要充分進行暖身運動,藉由伸展等方式讓身體慢慢進行運動狀態。
2. 由淺入深:依據身體狀態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強度,千萬不要因貪求效率而強迫自己做太過劇烈的運動,以免身體吃不消
3. 運動後收操:運動快結束時將步調放慢,讓速度及呼吸和緩下來,或是運動結束後再以緩慢的動作來伸展肌肉,有助於身體放鬆。
運動傷害如何處理:
若運動時感覺不適,一定要立即停止,並且以「PRICE」原則緊急處理。
Protect |
保護 |
先將受傷部位保護好,以免傷害擴大。 |
Rest | 休息 |
讓患部適當休息,以免惡化。 |
Ice |
冰敷 |
受傷後先冰敷,每次15-20分鐘。 |
Compress |
壓迫 |
使用彈性繃帶固定傷處。 |
Elevate |
抬高 |
患部高於心臟才能促進血液回流、避免腫脹。 |